月归档:八月 2012

但愿走着走着,我们会在另一处相见

我是被那段话炸出来的: 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面孩子的生活的迹象一点点消失,洗漱台上不再摆着他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少了一个不能倒酒的杯子,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爸\妈妈时猛然回头却只是茫然张望。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的《目送》啊,说的多残酷,莫名地戳中了泪点。出租车上,我抬头看车窗外,生生地将眼泪憋下去了。窗外的一辆公交车上,一车无聊的乘客和我大眼瞪小眼,心里估计在嘀咕,这个傻姑娘,眼睛这么红,估计刚失恋。 心里的小情绪就这么被扯开了,好烦,说些什么吧,那就说分离吧 小时候离开姥姥家,一步三回头地下楼梯,下到大门看到姥姥小小的身子探出来跟我招手,就开始扁嘴巴哭。妈妈问,你哭什么,我抱着小兔宝宝吸鼻子,我想姥姥。 小学毕业那年,大家闹哄哄地拍完了毕业照,哗啦啦地写完了同学录,呼啦啦地上了各自的初中。然后偷摸摸地和好朋友们通着信,然后悄悄地没有了音信。 初中毕业那年,操场上放着悲伤的歌曲,大家都哭了,上去签名字的时候,手抖得签不上,校长笑着对我说,不要哭,爱哭的小姑娘。老师们一边吸着鼻涕一边签着临别留言,我们红着眼圈淌着鼻涕咧着嘴还要跟老师们合影,各个照的像鬼画符。 高中毕业那年,全家人给我饯行,爸爸站起来致辞却端着酒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站起来感谢各位家人也说不出来话。下面的舅妈舅舅都说别说话了喝了这杯就坐下吧。高高兴兴的送别宴吃的惨兮兮的。 大三这年看大四的学长离开。他们就站在我们的楼下,唱着歌喊着楼,歌唱着唱着就走调了,楼喊着喊着就哑了,然后变成了说不清的声音,然后他们就搂着彼此哭,再然后,他们都走了——也许去喝酒了。我和闺蜜在楼下的烤串店吃东西,她说,我们明年也这样了,想都不敢想,我说,不敢想就别想。 《三国演义》开篇便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必罗先生是个理想主义者,还是李宗盛说的实在:我眼见的都是合久的分了,哪见过分久的合啊…… 九把刀说,人生便是一场又一场地战斗。人生哪止一场场的战斗,还有一场场的分离,一遍遍的眼泪,一次次的告别——在飞机场,在校园,在坟墓。 中学的时候我喜欢梁实秋的那句“你要走,我不送你. 你要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都去接你”,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等待,用执念填补惨白的青春——你要走?好啊,我等你啊,你要去很久?没关系啊,我等你啊。然后听这话的那个人就笑。然后,那个人就不见了。 长大了我才明白,那个人,他需要等待,但他不需要我这个人的等待。呵,多残酷啊,是不?我还发现,长大了的人什么都变得珍贵,包括时间,包括感情。这些珍贵的东西让人不能在原地等待,而是一步步沿着另一条轨迹走开——这些并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而是时间。岁月神偷啊,偷光我们的选择后还在恬不知耻地走着,也终于明白了小时候的《匆匆》——太阳它有脚啊。 和同学说到了毕业去向的问题,他问我要不要留北京,我很确定地回答,我要回家。他立刻表现惋惜,真希望我的朋友们都在北京发展。我笑笑说,嗯,我再想想。有时候觉得离开家去另外一个城市生活一段时间真是个错误,像一个生淮南的桔连根拔起植到了淮北,在一切指标趋于正常的时候又将其连根扯起移植回去。可能是扯得方式过于粗暴,主根还在,但扯断了很多小经络,可能许多的联系都因为这一扯变得杳无音讯——谁说朋友是自己选择的呢,即使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地域仍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哪个朋友会乘飞机漂洋过海来,只为和你喝一杯咖啡呢?真应了《前度》里的话:不是身边的不是最爱的,而是最爱的已经不在身边了。 人说,飞机场的安检附近是承载最多眼泪的地方。再见不再见,要走不要走,分离不分离,目送不目送,分分合合都在这里进行,想必天天见证离别的机场安检人员的心理素质也不比天天见证生死的医生差。从第一次被父母目送离开后,我就下定决心,不要送人,也不想被人送了——人虽然背后不长眼睛,但脊柱也掌控着神经这话我是信的——被人盯牢的感觉从后脊梁一直顺到大脑,然后大脑里一个叫做相思的东西催着泪腺生产新产品,腿也会越跑越快希望赶紧甩掉这该死的目光。 也许以后,我送人便是送到机场门口,把这人的行李丢出来,盯着这货的眼睛说,再见。然后一溜烟地跑掉,一边跑一边还想,我不能在原地等你了宝贝,我也要迈开大步走向新生活,也许走着走着,我们会在另一处相见。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爱情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

实验人员找来100 位大学生,男女各半,然后制作了100 张卡片,卡片上写了从1 到100 总共一百个数字,单数的50 张卡片给男生,双数的50张卡片给女生。但他们并不知道卡片上写的是什么数字。工作人员将卡片拆封,然后贴在该大学生的背后。   实验规则   大家猜猜会怎么着?   这个实验设置很简单,就是要男女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异性,争取能凑到最大的总和。(奖金金额为编号总和翻10倍)比如,83号男生找到了74号女生配对,那么两人可以获得83+74=1570美元的奖金。但如果2号女生找到了3号男生配对,那么两人只能拿到50美元了。   实验开始   由于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背后的数字,因此首先就是观察别人,很快分数高的男生和女生很快被大家找出来了。   例如,99 号男生和100 号女生。   这两人身边围了一大群人,大家都想说服他们和自己配成一对。   “来跟我一起嘛!我会给你幸福的!”   “我们简直天作之合啊!”   但人类的一夫一妻制决定了,人不可能同时和N个人配对,因此他们变得非常挑剔,他们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分数具体是多少,但他们知道一定是比普通人的要高。   为什么?看看围在自己身边的狂蜂浪蝶就知道了,从这些追求者们殷切的眼神中就能够看出来。   那些碰壁的追求者迫于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原本给自己的目标是一定要找90+的人配对,慢慢的发现80+也可以了,甚至70+或者60+也凑合着过了。但那些数字太小的人就很悲催了,他们到处碰壁,到处被拒,被嫌弃。   据一位学生事后表示,在参加了这场游戏之后,他对人生的理解都有了不同。因为他在短短几小时里就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他们背后的数字太小了(基本都是个位数),要找一个愿意配对的人简直是难上加难。最后他们想出来的办法无外乎两条路:   一 个是大家自己找个差不多的凑合凑合算了,比如5 号和6 号俩人配成一对,虽然奖金只有110 美元,那也好过没有。二是和对方商量,如果你愿意和我配对,那么拿到奖金的时候就不是对半分,我愿意给你更多,比如三七分或四六分等等,或者事后再请你吃 … 继续阅读

发表在 完美爱情 | 留下评论

白岩松: 我所经历的北京 我所看到的伦敦

先说说几个名字吧,几个这几天处于风口浪尖的名字。叶诗文,于洋,王晓理。在网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在说这场风波之前,我想先谈谈四年前。四年前的北京开幕式,有外国同行善意问我,开幕式为什么没有关于毛主席和革命的内容?我和身边的同事都笑了,但笑得并不轻松,在中国媒体人日益开放,包容的今天,试图用新闻的眼光去报道新闻时,外国媒体对红色中国的解读掺杂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解误解反复纠缠,中国的身影愈发模糊。 四年前,我曾经说过一句话 ,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奥运归奥运。当然,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要不然我们不会说奥运经济,不会说金牌战略。但金牌战略错了吗?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肖天说得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两个领域,竞技体育的目的就是拿金牌。仔细一想,的确是这样。一个职业运动员,奥运金牌包含了他一生的泪水汗水与坚持,你告诉他,参与第一,友谊第一,那运动员用什么去支撑四年,八年甚至更长的日夜苦练呢?但很不幸,西方媒体以及部分国人却始终抓着中国所谓的金牌战略不放,大谈美国,英国的大国心态。但当聚光灯对准美国时,我们难道会对科比,詹姆斯说,总决赛好好放松,重在参与吗?荒唐可笑不是吗?而当英国连续四天无金时,网上批判声铺天盖地,甚至视卡梅伦首相为瘟神。其实,在对待奥运,对待金牌的态度,所有国家都是一致的渴望,而西方媒体往往宽己严人,他们在指责朝鲜运动员只知道为国争光,指责中国运动员是机器人的同时,却忘记BBC奥运前专门推出的纪录片《戴利—为不列颠而跳水》。   四年前的开幕式,是张艺谋导演和团队呕心沥血的制作,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开幕式,其间的艺术手法令人瞠目结舌,表现主题恢宏磅礴,还原了中国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但伦敦奥运会后,我们却听到来自同胞的不和谐声音,他们认为伦敦开幕式给中国上了一课,因为伦敦幽默,节约,懂得反思。我承认,伦敦开幕式是一场优秀的开幕式,但远谈不上伟大。因为从头到尾我们很难看出这场开幕式说的是奥运主题,开幕式就是一场命题作文,否则美国开幕式一定最好,因为美国可以把所有本国的影视剧,音乐堆砌在一起。观众只要欣赏艺术本身就可以了。西方是现代文明的滥觞,但绝不代表在艺术领域有定价权,不可能西方觉得幽默好,我们就去幽默,西方觉得反思好,我们就一定要在奥运上反思。中国的强大是内在的强大,中国艺术有理由对蓬皮杜,对后现代,对安东尼奥尼说不! 好,四年过去了,我们从过去的四年学会了什么呢?我们的形象依然不够伟岸,西方媒体不理解我们的情形时有发生。我们的国民心态依然存在不足,我们会条件反射去质疑自己的国家的一些东西,我们的思维定式告诉我们,只要是豪车出交通事故就是富无善,只要官员略有出格就是官无廉。体育则言必谈举国体制,而丝毫不想弄清究竟什么是举国体制,中国为什么要举国体制,西方又是怎么去做的。我们的民众神经脆弱而敏感。   伦敦奥运会在我看来就是四年前种种元素的发酵,到了四年后,终于成为了一场又一场风波。在孙朴之争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对韩国的揶揄。在吴景彪痛失金牌后,媒体人将他痛哭“有愧于祖国”的情形无限放大,甚至编造假新闻。在易思玲首金的背后,我们发现了首金和首铜喻丹的巨大落差。最近的质疑叶诗文服用兴奋剂和女羽第一女双被取消资格毫无疑问是将中国推到了台前。在叶诗文事件中,我们如果大度点,会认为这是西方的习惯性质疑,因为BBC曝光过FIFA丑闻,毁掉了西方世界的许多神。这是BBC的工作。但如果我们严肃考虑,这次事件是一次选择性质疑,BBC为什么没有在菲尔普斯一己之力拿下八枚金牌怀疑过?为什么那么多震惊世界的世界纪录没有怀疑过?飞鱼索普说得好,如果这次是一个英国少女破世界纪录,就不会有那么多质疑。我们很遗憾,遗憾西方媒体号称的自由新闻,却始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我们很愤怒,愤怒这种选择性怀疑违反了新闻的真实平等及时有效。当菲尔普斯狂揽八金时,中国媒体人毫不吝惜溢美之词,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个民族的气节。 中国女羽被取消资格,这件新闻不得不说是重磅炸弹,处罚力度之严,是历届之最。我第一时间表达了愤怒,因为这是残缺的赛制决定的。而且在主流运动项目上,这几乎是必然的选择。举个例子,当足球强队提前一轮出现时,往往派二队出战,这难道不是一种消极比赛吗?只不过羽毛球没有替补,只能亲力亲为,打一场消极比赛固然过分,但取消资格未免失之偏颇?接下来的问题,很多网友不明白为什么女羽演技那么差。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韩国也想输,当你对手实力比你差一大截,还抱着必输的信念,你要怎么做呢?赛马比快很容易,但是怎么比慢呢?所以女羽的将士们按照赛前部署,忍下了观众狂嘘,忍下了奥林匹克精神的违背,只是为了自己不用过早手刃姐妹。却换来这样一个裁决。女羽将士为不公平赛制埋单,为羽毛球救赎自己弱势项目的行为埋单。却换不来一丝的理解,甚至我的同事新华社杨明还以<国羽丢人丢到家>为题进行批判。就像于洋赛后说的,运动员的伤病你们懂吗?四年的艰辛说取消就取消?的确,体育需要讲规则,讲理性,但不意味着要牺牲选手来成就规则,甚至在没有违反规则情况下取消资格。讲人性的体育是最美的体育,所以埃蒙斯连失三届金牌依然被世人爱戴。我们期待更好的规则,更人性的奥运。不希望看到弱势项目断臂自救,不希望我们的运动员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四年了,中国进步了,但面对西方媒体的挑衅逼问,我们有点束手束脚,不敢直面质疑,反戈一击。我们面对权利的丧失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对待自己的传统优势项目上,我们球员忍受了一改再改的规则,观众却认为国羽 ,国乒拿金牌是正常的,不拿很丢脸。这种心态令人心寒。柏杨说丑陋的中国人,芮成钢说中国缺少大国心态。的确,北京奥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快速崛起的中国,伦敦奥运,我们能否看到中国民众的崛起呢?  

发表在 明星记录 | 留下评论